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官网校友、香港城市大学物理系马均章教授近日被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(AAPPS)与亚太理论物理中心(APCTP)联合授予2025年度“杨振宁奖”(AAPPS-APCTP C. N. Yang Award),以表彰他在量子材料领域发现和表征新型准粒子的突破性贡献。本年度共有三位科学家获此殊荣,另两位获奖者为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孟凡龙研究员和中研院Anatoli Fedynitch教授。
马均章现任香港城市大学物理系副教授。他于2011年本科毕业于williamhill中国官网物理系,2017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,专注于凝聚态物理研究。此后,他先后在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(PSI)和洛桑联邦理工学院(EPFL)从事联合博士后研究,并于2021年加入香港城市大学任助理教授,2025年提前晋升为副教授。他的学术生涯屡获认可,包括2023年香港研资局“杰出青年学者奖”和2024年亚太物理学会凝聚态物理分会“青年科学家奖”。马教授的研究聚焦于拓扑材料、超导体和低维关联材料中的新型准粒子,其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。
杨振宁奖由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(AAPPS)与亚太理论物理中心(APCTP)共同设立,旨在表彰亚太地区取得突出研究成果的青年物理学家,并培养未来科学领袖。该奖项最初名为“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奖”,后为致敬杨振宁先生对亚太物理学的长期贡献而更名为“杨振宁奖”。自创立以来,奖项每年在全球范围内评选三位获奖者,涵盖统计物理、凝聚态物理、量子信息等多个领域。杨振宁先生积极推动了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的成立,并担任了第一届主席。此后杨振宁先生一直担任第二届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理事会成员,直到1997年底卸任。为了表彰杨振宁先生长期以来对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做出的贡献,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奖更名为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“杨振宁奖”(C. N. Yang Award)。2019年开始,“杨振宁奖”获奖名单由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(AAPPS)与亚太理论物理中心(APCTP)联合颁布,旨在表彰在亚太地区取得突出研究成果的青年科研人员,以促进亚太地区物理学领域青年科学家的发展;“杨振宁奖”每届授奖3人,2025年为第十四届。